让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
发布时间:2014-11-04 09:35:31
打印
字号:
大 |
中 |
小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:
大家好!
我叫张淑华,今年50岁,1989年参加工作,1997年通过政法系统公开招录考入景县人民法院,现任景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。17年来,我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理念,把忠于职守作为自己的职责,把为民解难作为自己的使命,把岗位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,在平凡的工作中诠释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。
人民法院是正义和良知的象征,多年来,我坚持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。
法院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,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。我曾经在乡镇工作,几年来与群众朝夕相处的生活和工作,能够切身感受到农村人的纯朴、善良和真诚,也深深体会到农村人的不易和艰难,我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也培养了我对群众的深厚感情。
我曾经工作过的立案庭,是群众百姓了解法院和法官的窗口,也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最直接的窗口。在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窗口前,我始终带着一颗对群众真诚的心,用真情播撒司法温暖。2009年8月,一个炎热的夏天,办公室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,起诉他的子女赡养纠纷,看着老人满头白发,脸上深深的皱纹,尤其是看到那双含着泪花、充满期盼与渴望的眼睛,我的心被刺痛了。我当即帮助老人立案,但他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,我耐心地与老人谈心,一直谈到下班才知道,可怜的老人已经身无分文。我带着老人到街上吃了午饭,并把他送到汽车站,老人上车的时候,我掏出身上的200元钱塞到老人口袋里,老人扔掉拐棍,颤抖着身子,流着泪要给我跪下,我拉住老人说,老人家,人都有一老,我一定帮你争取到应得的权利。我全程帮助老人处理案件,最后终于让老人得到了满意。
2004年,在中心街开小吃部的梁集乡农民刘某起诉一外地常驻景县的业务员5年来欠饭费3万多元,法院受理后刘某赢得了官司,但是业务员早已不知去向,刘某夫妇整天相对而泣。2005年6月的一个晚上,我正在照顾生病的母亲,刘某突然来到我家,哭着对我说“张庭长,那个业务员回来了,而且他在咱们县工行里有帐户,你可要帮帮我啊”!3万元对一个普通的农户的确不是一个小数,那是他们夫妻二人起早贪黑的血汗钱啊。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,领着他到了单位,办理完相关手续后,马上为他出了法律文书,查封了业务员的帐户。事后,刘某夫妇非要请我吃顿饭,我对他们说“为你们服务,是我的职责”。
我院自从两区分开以后,立案庭成了首当其冲的信访窗口,每天来访的群众络绎不绝,有哭的,也有闹的,还有拍桌子吵架的,尽管有很多的不顺心,不开心,但我狠不下心来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。2009年6月份,龙华镇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来到法院反映土地侵权纠纷,在2001年的时候,这个老人就为这个地块打过侵权官司,法院以地块权属不明裁定中止,但老人一直不服。我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解释,他一听不给立案立即躺到地上,我一边耐心的询问他是不是不舒服,一边把他扶到信访接待室坐下,苦口婆心的向他说明他本身对地块没有使用权,得找相关部门处理,最后老人终于明白了,高兴地走了。
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,我深深地体会到,有的当事人并非难以沟通,并非不近人情,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,没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。干好本职工作,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。这些年来,不管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,只要当事人有需要,我都会及时出现在单位;不管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立案,我都努力让他们满意而归;不管当事人的情绪多么激动,我都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解释法律政策。
工作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,多年来,我坚持把职责作为使命。
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,我们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,涉及每一个当事人的切身利益,忠于职守、精益求精是最起码的要求,爱岗敬业、履职尽责是最基本的准则。17年来,无论从事什么岗位,我都坚持把工作作为事业、把职责作为使命。
刚到法院工作时,我分管档案管理工作,这项工作琐碎、清苦、寂寞,但工作节奏快、责任重大。每月各庭审理的案件200多卷,有的复杂案件卷宗摞起来有半人高,我们都要及时整理、分类、归档。那段时间里,我没日没夜地整理案卷,制作索引卡片,录入电脑。担任档案管理工作两年,我共整理卷宗六千多卷,整整占满了一大间屋子。为了给案件审理工作提供方便,没事的时候,我就熟悉全院档案室存放的卷宗目录、存放地点,到现在我能够准确地说出哪起案件卷宗有几本、存放在哪个柜子的第几层。两年来,衡水中院调阅、县公安局查阅卷宗近5000次,每次我都能准确无误地报送,没有过一次失误,连续两年被衡水市中院评为档案管理优秀单位。
2000年调立案庭后,面对的是全新的工作,我坚持边学边干,不断提高业务水平。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, 特别是随着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,也给立案带来了难度和工作量。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,一些土地、房地产等纠纷案件明显增多,我昼夜奋战,对诉讼、执行、保全等案件当事人的起诉、申请按有关规定认真审查,除重大疑难案件外,对符合受理条件、材料完备、手续齐全的,均当天立案。一年来,共负责审查刑事立案111件,民事立案1274件,执行立案390件,诉前保全21件,公示催告2件,受理支付令申请46件。办理不予受理案件9件,移送上诉案件121件,诉讼费减、缓、免申请17件。
2011年,单位成立了审管办,负责对各个庭室的考核及对案件审理流程的监督工作。审管办成立之初,我连夜加班制定案件绩效考核方案,对所有案件落实了考核。审限管理是审管办的一项重要也“得罪人”的工作,审判程序中简易程序限期三个月结案,普通程序限期六个月结案,我要求审管办每周一对距离审限30天之内的案件进行催办。有时候本该履行简易程序的案件,由于私人原因不能在审限结案,要改为普通程序延期到六个月,我按照规定程序坚决制止,并上报院领导批准,下发督办令督促办理。有的科室和同事就会不理解,说我们拿鸡毛当令箭,但是我清楚我必须这么做,我必须要对我的岗位负责,不能因为个人私利,损害群众们的利益。在审管办监督下,2013年法院受理各类案件结案率提高到96.3%,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达96.2%,调撤率达75.9%,结案均衡度为0.99,在全市名列前茅。
活出价值是我的追求,我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。
在别人眼里,人民法官头顶国徽、身着制服,法槌起落实、案卷纷飞,非常的潇洒。但是我在法院工作17年,从事的档案、立案、审管工作都在幕后,既没有鲜花,也没有掌声,而且工作任务十分繁重。这些年来,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,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,在立足之处挖下去,定会有清泉涌出。
从事档案工作时,我们科室只有两个人,每年3000多个案件卷宗整理,任务可想而知。现在在审管办工作,只有4名女同志,有的上班时间不到两年,业务还不太熟悉,而且每年都有人外出参加脱产培训,工作任务更加繁重。没有逛商场的时间,没有看电视剧的时间,甚至照顾家人的时间都没有。这些年来,我很少给丈夫做过按时的饭菜,常年生活的不规律,丈夫得了严重的胃病。母亲患直肠癌十多年,做过两次手术,都因为工作忙没有陪着老人,十多年的时间,直到老人去世,我都没有抽出过一个整天照顾过老人。有一次一个周末,我想尽尽自己的孝心,就把老人接到了我家里。刚接到家里就有人打电话要求出法律文书,两天的时间只陪母亲坐了半个小时,母亲看我忙不忍心打扰我,让我把她再送回去,我送母亲上车的时候,看着老人蹒跚的背影、满头的白发,止不住流下泪来……
正当我把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,上天却跟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。2011年体检时,发现身体有毛病,到大医院一检查,发现得了肿瘤。这么多年来,我第一次那么无助,有多少个深夜,我独自一个人默默地流泪。单位领导专程到家看望我、鼓励我,过去我帮助过的许多当事人也纷纷给我送来打听到的偏方,看到他们一个个虔诚的表情,我突然明白,我还有自己忠爱的事业,必须振作起来。我去北京做完手术,术后进行了四次化疗和25次放疗,当我回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:脸色蜡黄,头发已脱落的不像个样子,我对自己说:“坚强起来,你还有没完成的工作”。两个月后,我忍着伤口钻心的疼痛,戴上假发,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,单位领导和同事都劝我在家养好伤口再来,我给他们说:“我没事了,我放不下工作”。
这些年来,我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是尽职尽责地作了份内的、应该作的工作,但是组织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,今天又能有机会站在这里给大家汇报我的工作,我感到很惭愧。人生正在途中,今后的工作是,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更加敬业的精神,更加无私的奉献,投入到工作中去,让人生更有价值!
谢谢大家!